清朝康熙以后,后宫典制大备。规定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学生无定数,分居东西六宫。
当时叫做名分,其实嫔以下的等级名分,并不严格,也有变化。清朝后妃最多的是康熙帝和乾隆帝。康熙帝有记载的41人,乾隆帝有记载的29人。
最少的是光绪帝,只有一后(叶赫那拉氏)、二妃(瑾妃和珍妃)。东西六宫中每一座宫院,有一个正位,或皇后,或皇贵妃,或贵妃等。其他妃、嫔、贵人、常在等按照等级,分住东西配殿等房间。
皇帝一般是不到六宫就寝的。被侍寝的妃嫔,要到皇帝的寝宫,如乾清宫东暖阁、养心殿后寝殿等,侍寝后回到自己原住的宫院。
清朝后宫妃子的排列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答应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宫女 (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清朝的后宫妃嫔的品阶名称和人数
清朝后宫嫔妃的品阶、官位和人数排法:皇后(正室)X1(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大姨太)X1(可分宫女8人) 贵妃(二姨太)X2(可分宫女8人) 妃(三姨太)X4(可分宫女6人) 嫔(四姨太)X6(可分宫女6人) 贵人(五姨太)X不限(可分宫女4人) 常在(六姨太)X不限(可分宫女3人) 答应(七姨太)X不限(可分宫女2人) 宫女(丫环)X应少过二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