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1,054 篇文章
  •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什么意思(28字对外工作方针是什么)

搜答号
2023-01-19 / 百科知识 / 0 评论 / 169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解词】“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指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这是有所作为的一种表现,褒义。

【词源】“韬光养晦”语原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引用】清·俞万春著小说《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意思是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而遭到不测,不可过于暴露锋芒。为日后出头,这次前去一定要见机行事、谨慎处事,方可图将来大业。”

【举例】“韬光养晦”主要表现在职场、官场上。比如:

三国时的曹操就是一个极其多疑而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了防止别人暗杀自己,他连给他盖被的侍卫也杀了,且说:“吾梦中好杀人!”杨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由于他不会“韬光养晦”这一招儿,在曹操面前过多地表现自己,结果被多疑的曹操杀掉了。

其一,杨修没有看清形势,对眼前高于自己地位的曹操没有安全感、总怕人谋害时,而此刻杨修又是他的左膀右臂而离不开,杨修就应该向曹操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解除他对自己的怀疑。

其二,当曹操害怕失去权威,怀疑杨修威胁到他的地位,比时,杨修就马上向曹操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俯首帖耳,甘拜下风,向曹操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才不至于引来杀身之祸。

推而广之,以上都做到了,特别是当某人成功地让疑心重的上司相信在下不是身边最危险的人物时,他就是一个成功地掌握了韬光养晦这种艺术的人。因此等待时机,一旦抓住机遇,便是后者称王称霸的英雄之时。

【结论】用“韬光养晦”造句:学会让自己“韬光养晦,才能有所作为。”注明:此话当今有些消极因素。

28字对外工作方针是什么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邓小平认为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其国家利益的核心是主权。在处理国际事务上,采取“28字方针”。即“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香港回归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就是在这种外交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一国,体现主权“没有回旋余地”,两制,体现务实灵活,有所作为。邓小平指出:“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